人民日报刊文谈民企融资有多难:成本高达13%

2017-09-06 05:02:35  阅读:4963 来源:新浪财经作者:殷叶子

  资金雨露该怎样润泽民企?(督查进行时)

  ——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述评之二

  本报记者 欧阳洁 李心萍 侯云晨 朱悦俊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01日 03 版)

  “缺钱”始终是民营企业心中的痛。特别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民营企业的市场需求不足,经营环境恶化,融资难题愈加凸显。为此,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想方设法密集出台金融扶持政策,为企业保驾护航。然而督查发现,部分地区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民营企业正遭遇哪些融资窘境?这给经营带来什么困难?各地在化解融资“难且贵”时,开展了哪些积极探索?记者近日随国务院督查组深入走访一线,倾听企业融资诉求,了解地方有效实践。

  民企融资有多难?

  融资难、融资贵,贷款综合成本高

  融资难,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更难。

  利爵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摩托车整车和核心配件的企业。“这个产业链上,现在只有我们能贷到款了,上下游配套企业基本上贷不到。我们这一行是金字塔形,需要下游的众多小企业来支撑。之前我们账期有3个月,如今哪敢拖那么长时间?1个月马上付款给他们交水电费、发工资。”利爵董事长黄云斌说,公司也不敢扩大出口,因为出口产品的到账周期太长,只想着赶紧回款给兄弟企业。本打算为上下游企业申请供应链融资贷款,但银行一听说利爵是民企,就让他们放弃了。

  融资贵,高利息压得企业喘不上气。

  “去银行贷款必须有抵押物,但现在即使有足额的抵押物,资产抵押率也越来越低。拿厂房去抵押,以前可以打六七折,现在就只能打四五折了,贷款额度严重‘缩水’。”重庆大足通达铁路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刚身兼当地行业协会会长,对企业的融资情况很是焦心。

  李朝刚算了一笔细账:现在去银行贷款,要找第三方公司给企业资产做评估,而且要找银行指定的。他们不但把企业资产压得很低,还要收取不低的评估费,加上审查费、登记费等七七八八的费用,企业融资成本高的达到13%以上,低的也接近10%。如果算上续贷期间的倒贷成本,那就更高,“过桥资金每天的利息大约是2.5%,贷款1000万元,一天就要25万元利息,操作得好,5到7天,也有拖一个月的,这个利息哪承受得了?”

  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在吉林,从受访企业提供的数据看,银行对中小民企的贷款利率普遍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再上浮超过30%,加上担保费、保证金等,中小民企贷款综合成本均在10%以上。

  症结究竟是什么?

  信贷政策“一刀切”,民营企业难享同等待遇,贷款审批权限过于集中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好的“输血”政策让民营企业看到了希望,但一些固有的制约因素仍“钳制”着“输血”管道。

  流动资金要一年一审、一年一贷,这成了企业每年都得过的一道坎。目前商业银行给中小微企业提供的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大多在1年内,企业若想续贷,须把原有贷款还上后再贷。为了还贷,企业不得不多方筹资,有时甚至要找小额贷款公司或民间机构拆借资金。“很多企业原本经营正常,最后就倒在续贷上。”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国荣说。

  部分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采取“一刀切”的信贷政策,让企业有苦说不出。长春亚泰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树森告诉督查组:“有些行业面临去产能压力,但并不等于就不发展了,而且在行业的细分领域,不少企业还是有市场竞争力的。现在一些银行以行业作为是否放贷的唯一标尺,忽视了企业的资质、营业状况,只要企业属于被调控行业,就贷不到款,这是很不合理的。”

  一些地方抱着“重公轻私”的老观念,使民营企业难享同等待遇。今年1月,安碧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到了1.92亿元专项建设基金,没料到用款却出现了问题。“钱已到账,都开始支付利息了,由于我们是民企,地方政府要求每次用款须经他们签字,到手的资金不能根据企业自身需求灵活周转。”公司董事长何长波说。

  目前银行贷款审批权限依然过于集中。厚惫铸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宇说:“我们和某银行谈贷款,说好按基准利率上浮30%贷2000万,两个月过去了,等总行批下来,利率按基准利率上浮了80%。银行事事都要总行审批,但总行未必完全了解基层实情,只说是产能过剩行业就上调利率,对我们这种有订单、发展好的企业不公平。”

  解决出路在哪里?

  创新方式帮民营企业迈过融资“高山”,为中小企业贷款增信,建立政策性担保平台、提供法律服务

  在督查中,记者了解到,各地政府为了化解当地企业融资难题,可谓煞费苦心,创新多种方式帮民营企业迈过“融资的高山”。

  广东省是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在广东,政府用市场之手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共解企业融资难。2015年—2017年,省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66亿元,实施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省市共建科技信贷风险准备资金池、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平台等,为中小企业贷款增信,提供法律服务。

  民营企业贷款难,难在缺担保。据哈尔滨市副市长贾剑涛介绍,哈尔滨着手建立政策性担保平台——市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注册资本已达15.4亿元,2015年为825户企业贷款担保132.7亿元。此外,积极扶持民营担保机构发展,投入2500万元参股哈尔滨均信投资担保公司,加大了担保资金支持力度。

  福建省力推“税贷通”“税易贷”等金融产品,对纳税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发放无抵押贷款,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采用“政银保”合作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江苏省亮出小微企业“部分还旧即可部分贷新”的转贷新招,为小微企业节约转贷“过桥”资金逾403亿元。同时设立6.5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推动银行放大授信,开展“苏科贷”,向民营科技企业提供短期低息信用贷款。截至2015年底,“苏科贷”累计向3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发放贷款近200亿元,让这些“有技术,没银子”的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如鱼得水。(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