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叔达沃斯观察:为什么中国嘉宾里马云更受欢迎

2017-09-06 02:34:07  阅读:663 来源:新浪财经作者:玉米提

  根叔达沃斯观察记:5G流量卖350块 “我想静静”

  根叔达沃斯观察第二日: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根叔达沃斯观察第三日:习大大演讲被中外盛赞

  根叔达沃斯观察第四日:原来王健林也嫌达沃斯势利眼

  新浪科技李根 发自瑞士达沃斯

  作为一个长期科技创新的记者,有时会过于高估科技变革的速度和作用。之前与大家说过,利用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实时翻译,我已经觉得科技可以无障碍解决不同族群之间最基本的交流问题。

  但这可能只是一种表象,就好比只是入乡随俗地通过当地服装搞得像模像样,但实际上为什么这么打扮,或者真正“起范儿”,距离还差火星到地球。

  各位可能已经通过无所不在的信息流知道,在达沃斯期间,阿里巴巴成为了奥委会顶级赞助商,这家来自中国的电商巨头,将让奥运会开启“云上”生活,并且让剁手成为奥运会的新项目。

阿里发布会马云和奥委会主席互换礼物

  不过如果你跟我一样在现场,就会觉得还有更加令人警醒的启发。这种启发来自新闻发布会现场,一家中国公司和一个全球组织,在一个全球化叫得最响亮的经济论坛上,该如何展现国际化的样子。

发布会现场中外媒体

  国际化还得讲英文

  其实样子很简单,完全丢开同声传译,并且最重要的是主角本身可以完全具备英文无障碍沟通的能力。

  这也是马云在国外的演讲如此受欢迎的原因,老外觉得这个人说话不用翻译,想法交流上不会打折扣,并且整个效率并不低,所以比起王健林,马云的演讲更吸引人。

  但在此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误将马云之前的英语老师的身份过分放大,所以当阿里现任CEO张勇也能流利地用英文沟通并回答问题时,才会觉得阿里这样的企业之所以总被外媒当做中国代表,逻辑也是显而易见——没有哪家企业更比阿里具有全球化的范儿了。

  难道只有说英语才有国际样儿吗?会不会没有秉持语言自信的盲目自信呀?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那在达沃斯这样聚集全世界各地政治人物、商业大佬、学术专家的论坛现场,不会英语基本和跟团旅游没啥两样。

  一方面是只能听传译,而且可能还传译得不好,失掉演讲人的思想和逻辑。另一方面是不太能问,能问一个可能也不能连续追问,失去交流的核心基础。

  所以这虽然是中国代表团规模最大的一次,但如果你看到我们的企业家多半只能跟国内的同胞交流,参加个满是中国企业家的“中国之夜”聚会,那这种飞越万里、克服时差的参会价值,或许也要打折考量。

达沃斯“中国之夜”指示牌

  如果在中国就能办个“中国之夜”,那又何必不远万里来到处处有困难的达沃斯?或许是我限于身份和格局,不太理解这种耗时费力缺乏效率的方式。但是,从现场主会场的细节来看,如果希望能够获得更多新想法、结交更多新朋友,会一门国际通用的外语简直太重要——你能理解别人,也能让别人理解你。

  更为伤感的是,主会场也能听到几位中国企业家就这个话题谈笑风生。他们畅谈想象着什么时候真正让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可惜啊,他们生得还是太早了。

  真诚总比装X要轻松

  另一个感触颇深的是互联网企业家和“传统企业家”的区别。新浪财经的记者在达沃斯期间不少次跟我一起协作采访,让其感受最深的是这些互联网相关的企业家身上那种真实和自然。

  她甚至惊异于记者可以和大佬之间有上的互动,而在传统领域的企业家那里,对于媒体和记者的策略逃不开严防死守。

  所以当我们采访阿里巴巴CEO张勇时,对于张勇先生表示平时也熬夜看球,并直白相告自己是阿森纳球迷时,新浪财经的记者王茜觉得互联网氛围真是简单,如此大的公司CEO,对于自己的喜好竟然毫不掩饰。

  但“真诚总比装X要轻松”这个道理,在不少传统企业家那里却行不通,他们奉行更愿意当一个别人看不透的人,以希望看起来身价更高一些……但是然并卵,现实往往适得其反。

  虽然从大比例上来看,科技互联网方面的企业家总是要更开明一些,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有位地域性质强烈的科技大佬,这次着实也是让我学到一课。一方面带不了助理,另一方面手机电话联系艰难……却还对之类的沟通满怀戒备,如果你问我点什么,我只想建议那些东北的年轻人:先走出来,再考虑去投身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