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企改革20条:2020年收益上缴比例至少30%

2017-09-05 22:43:31  阅读:8820 来源:新浪财经作者:李媛媛

  早报记者 王道军

  旨在指导上海国企改革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昨天终于对外公布。

  作为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首个推出国资改革方案的省市,上海市希望上海国企实现“上海的名字、国有的牌子、市场的体制、经营者班子、配套的机制”等“五子登科”的局面。

  国资平台或明年正式运行

  上海将健全国有资本收益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到2020年不低于百分之三十。而上海市酝酿多年的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公司,也将在明年进行实质性运转。

  昨日发布的“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亮点颇多,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尤其让人。

  按照计划,上海市将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完善国资流动平台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整合,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服务民生等提供有力支撑。

  此前,有消息称,上海市国资委有意引入新加坡的淡马锡管理模式。淡马锡控股公司是新加坡政府的投资公司,新加坡财政部拥有100%的股权,尽管是政府全资控股,但不干预淡马锡控股在运营或商业上的决定。

  在昨日召开的上海市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不会照搬照抄其他经营模式,而是要从实际出发。

  这就意味着,上海市将不会复制淡马锡公司的运作经验。

  事实上,上海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上海国盛集团,立足围绕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挥国资重大产业投资平台、国有资产运营平台和国资市场化融资平台的功能和作用。2010年,上海又成立了上海国有资本管理公司,当时就被外界认为是“上海版淡马锡”,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家公司并没有真正运作起来。

  而早报记者获悉,明年进行实质性运作的资本平台公司,或将先从这两个公司做起。

  除此之外,上海还将继续提高国资的资本证券化水平,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韩正昨日强调,竞争类企业可以整体上市的要尽快成为公众公司,不能整体上市的要进行分类,使可上市的资产上市,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

  去年9月,上海市闸北区国资委旗下的市北高新集团正式完成重组*ST二纺,成立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以“都市型产业园区”综合运营商和服务集成商的面貌登陆证券市场,成为上海市闸北区第二家成功上市的区属国企。

  市北高新董秘戴勇斌告诉早报记者,重组一年来,市北高新在加快都市型产业园区综合运营、服务集成以及产业投资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多成绩。

  高度强调“国际化”

  一位国资专家告诉早报记者,近年来,中央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挤压了一些地方国企的生存空间。地方国资如何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尤其重要。

  对此,上海市国资委给出了国际化的道路。

  按照计划,经过3-5年的推进,上海希望国资系统形成2-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本管理公司;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8-10家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整体实力领先的企业集团;一批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引领产业升级的专精特新企业。

  具体怎么做?按照“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的安排是,支持企业跨国经营、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以市场拓展、资源引入、技术提升、品牌输出为重点,支持企业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因时、因地、因企制宜开展跨国并购,建立境外科技研发、资源开发和加工贸易基地,构建符合国际市场竞争要求的管理和运营方式。

  此外,上海国企还将“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企业结合实际,探索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外派跨国经营管理人才薪酬制度。建立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组织架构,完善境外投资决策、项目评估、过程监控、风险分担机制,严格投资经营效益考评,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

  前述国资专家告诉早报记者,虽然原来也提过,但是上海这一次把国际化提到如此高的高度,还是颇感意外。“这主要是因为,上海的国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有一些很有实力的大集团,比如上汽、绿地等,本身在全国就数一数二,走国际化道路,可以拓展新的空间。另外,最近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外出并购的好时机。”

  据悉,在这个方面,上海市还将制定相关的配套意见。

  新华社昨日报道称,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学会在全球发展的坐标系中来思考和安排自身的发展。对绿地来说,跻身世界企业500强之后,要有更高的自我期待和目标,所以绿地提出了“20年后再出发”,瞄准了“世界企业200强”。

  而光明食品董事、财务总监曹晓风称,光明食品集团已经制定了2013-2015年战略规划,规划明确,到2015年集团营业收入(财务合并口径)将超过1300亿元,突出国际化战略,国际业务占比达到25%。

  逐步推进分类监管

  此外,上海市在明确企业功能定位并实施分类管理方面也已做出部署。

  按照计划,今后上海将对国企逐步实现差异化管理。

  具体而言,上海国企将分为三类:竞争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努力成为国际国内同行业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功能性企业,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公共服务类企业,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引入社会评价。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按照市场规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

  而对于涉及跨上述分类业务的企业,因企制宜、分类分层管理。按照国资布局结构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分类可动态调整。

  治理方面,企业不同也会不同。

  据悉,竞争类企业,上海将推进以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强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功能,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原则上兼任党委书记,与总经理分设。

  而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国有多元投资企业原则上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经法定程序,兼任总经理,与党委书记分设;非多元投资企业可设1名执行董事任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与党委书记分设。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或推荐监事会主席和外派监事,与企业内部监事组成监事会。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外派财务总监。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对于分类监管早就应该进行,因为原来管理企业都是一把抓,缺乏准确的定位,这样有的公益类企业也会去追求经营,有的竞争性企业也承担公益的任务,比较混乱。不过在这个方面,未来上海市将会稳妥推进,因为很多国企都属于跨界经营,不能一下子划入某一类型中,可能会一企一策。”

  “管国企”转为“管国资”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本轮的国资国企改革,是以国资改革带动企业发展,将在国资委和企业集团层面同步进行,和前四轮的国资改革一脉相承。

  前述国资研究专家告诉早报记者,这次改革除了在国企方面,上海市国资委的改革也十分重要。

  按照计划,上海市的本轮国资国企改革,将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以出资人身份从“管国企转为管国资”。

  具体而言,上海市国资委将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完善市属经营性国资集中统一监管的国资管理体制,以产权为纽带,积极推进产业与金融结合,加快产业与金融等各类资本优化配置,切实履行资产收益、选择管理者和参与重大决策等出资人职责。

  韩正昨日提出,和出资人有关的才是政府要管的,不管企业的具体经营领域。

  具体而言,将来上海市国资委将加强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布局结构、公司治理、考核分配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而需要减少审批事项,落实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韩正昨日还表示, 现在政府对企业经营层面管得太多,将来在竞争性企业领域,只管三个岗位(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其他都放开,有些地方总裁也要引入市场化,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坚决不能干预。